55年的蝶变之路!泉州这所学校是这样拔节“长大”的
日期:2024-12-06 09:25:08  发布人:fsdqzbgs  浏览量:24 打印本文

五十五载耕耘,从容坚定,日进日新;五十五载精勤,志道弘毅,仁美兼修。学校按照“四书五经”的文化脉络布置校园,图为校训景观

1.jpg

从1969年到2024年,五十五载峥嵘岁月,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历经满堂红中学、泉州十五中等发展时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前行,坚持把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作为根本出发点,秉承“为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用丹心、仁心、慧心延伸教育力量,培育“仁美而自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岁月如歌。回眸五十五年历史,见证五十五载荣光。在长达五十五年的兴学育才实践中,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始终坚守着炽热的育人梦想,在不懈探索中书写泉州教育的灿烂篇章。“共同把满中建成一所模范中学,这是我们的期待”,建校之初,华侨先贤在《我们的期待》一文中如是说。这番寄语激励了一代代附中人披荆斩棘,奋勇前行。时至2024年2月,学校成功晋级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先辈的美好期待终于绽放为灿烂的现实,附中人以智慧和辛劳铸就了不负先贤的辉煌成就。五十五载光辉历程,恰似一部波澜壮阔、慷慨铿锵的交响乐,久久激荡人心,余音绕梁,又成新征程奋斗的序曲。

 2.jpg

崇文重教 积淀“仁美”教育基石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校园鸟瞰图笋江潮涌,恩泽江畔。回首55年办学史,学校从初建时期满堂红中学的筚路蓝缕、捧土培根,到进阶时期泉州十五中的百折不挠、强干新枝,再到今天鼎新时期的全面发展、繁花硕果,一直都有侨亲办学、崇文重教的“仁美”传统。

3.jpg

时光追溯到1969年秋,由鲤城区浮桥新步村旧祠堂扩建而成的满堂红中学应运而生了。初创时,校舍破旧,设备简陋,学校举步维艰。20世纪80年代初,为造福桑梓,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由黄龙吴氏旅外侨亲吴序进先生、吴家熊先生牵头,发动众印尼侨亲踊跃捐资,海外乡侨吴西湖、吴世潮、吴世益、吴序涎、吴记炮等竞相解囊,协力筹措,很快就筹集了500多万港元的建设资金。滴水映大千,海外游子们的举动闪烁着动人的爱国光辉。新校舍1984年开工,1986年竣工,1989年10月举行了泉州市满堂红中学建校廿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典礼,时任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陈荣春同志到会祝贺并致辞,海外侨亲兴学育人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这是侨胞仁德兴学的结晶,更是他们爱乡爱国的丰碑。谢秋林体育馆关山重洋故园情,兴学育人赤子心。满堂红中学初步建好后,吴序进、吴家熊等侨胞们仍时时牵挂着学校,他们不仅与学校保持密切的书信联系,一有回国探亲或处理商务的机会,总要亲自到学校关心视察;一有亲属返乡,总要交代他们到学校了解办学情况。为使该校教育教学得到持续、稳步发展,1990年吴序进、吴家熊、吴世和、吴世传、吴世春、吴海滨等侨胞们又通过浮桥镇侨联再度筹资400万港元成立了“满堂红教育基金会”,此后又多次筹措资金为学校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教工宿舍楼。

如今,繁荣大道这片热土上崇文重教风气历久弥新,上至鲤城区委区政府,下至基层群众,及至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德接续重教兴校的“火种”。据悉,在鲤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2022年学校完成16.22亩的征地工作,2024年35.28亩土地新列入用地计划用于新时期学校扩建。鲤城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学校扩建项目,并引导、发挥“侨”“商”优势,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助力学校发展。而今,“满堂红教育慈善信托”资金已近千万;鲤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下“满堂红教育子基金”首批认捐资金高达1692万元,2015年至今共收到各界校友乡贤企业社区等捐资1100多万元(2015年3月至2024年9月10日800多万元;2024年9月11日至今300多万元);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累计捐赠达830万元助力学校建设。同时,校友捐赠大量改善办学条件的物资以及乡贤、社区襄教助学的善举铭记在学校校史馆。

4.jpg 

坚守初心 擘画“仁美”教育蓝图

崇文重教的办学氛围不仅为满堂红中学现代化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也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的教育信仰和追求。学校推行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大胆进行教育改革与探索,教育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使学校跻身重点中学的行列。1991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领导及省教委负责人视察学校时,对学校办学育人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1993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 “文明学校”后,又先后荣膺 “福建省农村中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几十个光荣称号,学校中高考成绩年年稳居鲤城区前列。

杨怡馨荣获第39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2004年3月,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满堂红中学正式更名为“泉州市第十五中学”。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泉州十五中秉持“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办学理念,按照“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持续向前发展。2006年12月,泉州十五中被福建省教育厅评定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高中”,成为鲤城江南新区第一所省级达标高中。2011年,泉州十五中顺利通过省二级达标高中评估,迈上新的发展平台。从2004年至2011年,短短八年的时间里,泉州十五中实现了三级达标、二级达标两度跨越,促进教育教学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心城区人民群众供给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8年,鲤城区委、区政府携手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打造基础教育高端品牌,探寻育人方式改革新机制,学校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新时期,学校调整更新办学理念指向“为美好人生奠基”,致力于“仁美校园”建设,彰显“法治强基·仁美润心”办学特色,升级打造福建省优质特色学校,办学品质影响力与美誉度日新月异。2024年,恰逢学校建校55周年之际,学校迎来了里程碑式新跨越——成功晋级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以高质量创建成效献礼校庆、致敬先辈。

 5.jpg

文化浸润 激发“仁美”教育活力

德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品德和人格的塑造,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索仁美育人的道路上,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结合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擘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办学愿景,引导莘莘学子恒心求真尚美。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漫步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校园,如入画卷,林荫道上满眼葱郁,绿意盎然,教学场所与育人景观掩映其中,时闻鸟鸣啾啾、书声琅琅,步移景换,风光秀美。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和谐共映着传统与现代之美。学校按照“四书五经”的文化脉络布置校园,建设了孔子广场、大学门、孟子堂、中庸道等十多处文化育人景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文化人,于无声处陶冶学生情操。

美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学校还从生活美、学习美的路径,向着多元化、共享化、特色化全面发展,用春风化雨的形式浸润、感染和熏陶学生,引领师生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塑造美好心灵,构建起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知性校园、幸福校园。该校积极开展德育课程和专题活动,将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法治教育、非遗传承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夯实德育之基,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不仅深化了教师队伍对美育的理解,丰厚了师德、师风之美,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师生和谐之美。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法治强基,仁美润心》入选省级第三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仁美耕读 鲤美五育》入选省级第四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获评“福建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6.jpg

7.jpg

多元发展 合成“仁美”教育路径

一直以来,在历届学子们的记忆中,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既是获取知识的宝库,也是培养能力的摇篮。学校潜心探索“仁美育人”的现实路径,通过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为莘莘学子寻找更多更好的“仁美”教育路径,培养健全人格,成为师生生命强健和前行的力量。

学生在劳动基地体验插秧仁美校园,不仅美在环境,还美在课程体系,美在多元发展,让人人都有特长,各美其美。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党总支书记郑忠盛表示“学校提倡发展性教育,就是论起点、比进步、培特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力,不是啃书本啃出来的,而是用综合课程‘熏’出来的。”

 8.jpg

学校在2024年泉州市中小学生啦啦操联赛中荣获一等奖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校必须给出多样的学习内容,因此该校构建“人美”课程体系,设有品类丰富且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包含基础类、融合类、特色类三大类和“崇德课程群”“明志课程群”“敦行课程群”“致远课程群”四大群,推动国家课程规范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普及化)、德育课程主题化、实践课程具体化内涵发展,搭建有层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习者实现文化、智慧、道德、人格和精神等多方面的自主、协调、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自制水火箭在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紧跟时代步伐,开发了多元化、前瞻性的科学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全面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其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该校倾力打造了占地350平方米的科创中心,汇聚了5轴车床、多轴自动化铣床、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等高端科技设备,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拓展创新的平台。科创中心活动丰富多彩,从理论研讨到实践操作,从创意碰撞到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与创新的火花。

2023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冠军林梦缘为专家们介绍作品近年来,科创中心业绩斐然,师生携手共进,在各类科学竞赛中屡获佳绩,共斩获区级以上奖项68项,其中包括令人瞩目的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以及省一等奖7项、省二等奖5项。科创中心还成功申请了4项专利,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篇高质量论文。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科学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9.jpg

佳绩纷呈 彰显“仁美”教育魅力

仁美校园的办学愿景就是建设一个发展性的校园,建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模式。在郑忠盛看来,仁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让师生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师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科学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附中人以仁美的心灵和仁美的行为呈现着学校仁美教育的丰硕成果。面临机遇与挑战时,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发扬勇于拼搏、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二次创业的豪情铿锵前行。学校办学空间仍不断拓展,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福建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法律进校园先进集体、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福建省级第四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学校、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集体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

“万物向美而生,万物皆有其美”,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全体师生由衷地去发现、欣赏别人的优点。在这里,学校师生发现美、创造美的佳绩层出不穷。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获奖共计121项,申报立项的区级以上课题总计27项,其中省级课题12项。学校紧扣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构建高效课堂,扬勤学善学之风提质增效。特殊控制线上线人数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率每年以约10%的幅度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80.25%;艺术体育特长生100%双上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格率接近100%,学期考试参加泉州市统考成绩不断攀升。在活力四射的校园里,创造之美正在蓬勃绽放!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致力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伟大事业,在潜心育人、跨越发展的历程中,将每一个细微处,都烙上了仁美的印记。仁美是目标,引领着师生崇学正行;仁美是行动,播撒着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仁美是号角,激励着师生砥砺前行。相信学校“仁美教育”之花将愈发璀璨夺目,建设福建省优质特色学校之路将越走越广阔!

 


核发:fsdqzbgs 点击数:24 收藏本页